張宇【走樣 】

2010年6月20日

[轉錄]一帖「四它」,治好我的放不下


原文:http://www.ddm.org.tw/ddm/soul/main.aspx?cateid=297&contentid=4953&page=1

始終不明白,身材壯碩、積極又上進的兒子,竟會在學校宿舍睡眠中永別人間。兼程趕往學校,看到孩子的師長、同學等多人守在他的身旁,一時之間,實在無法相信眼前所見。 遇上這樣的「無常」,能如何呢?怨天尤人,只會徒增情緒起伏罷了,在當下,我選擇勇敢去「面對」、「接受」,加上孩子平常熱心助人,後續過程學校和親戚們都一路支持、協助,使一切圓滿「處理」。事情發生,我猶能理性「面對」、「接受」和「處理」;然而事過境遷,要真正去「放下」,卻是談何容易!

「為什麼會發生這件事?」「怎麼會這樣呢?」這些問題時常盤旋腦海中,久久不去,伴隨而來的身體疼痛,更使我遭受難以言喻的折磨。有人說,這是心中的痛藉由身體的痛來表現,我不清楚是否如此,但為了安慰自己和孩子,我告訴女兒,或許因為平日教學、研究和服務的領域都是老人照護,所以老天爺藉機讓我體驗身體的不便和痛苦,以便將來在進行研究、服務時,更能將心比心。

一年過去了,兒子的同學們懷念他,為此,我著手蒐集所有人寫給兒子的文章,編了一本週年紀念集。這期間,到高雄紫雲寺參加一次醫界菁英禪修,正式認識「心五四」中的「四它」,才明白自己始終沒有「放下它」。

「人生難免有挫折或困境,必須面對它、接受它、處理它、放下它。」聽到聖嚴師父這句話,再想想孩子,真是來度化我們父母的啊!回憶這一年來,何其幸運遇到貴人治療了身體的苦,如今又學到師父說的「四它」。

     
怎樣「放下」?「『放下』就是睡覺時照樣睡覺,吃飯時照樣吃飯,該怎樣生活就怎樣生活。」因為師父的這句提醒,編完兒子的週年紀念集後,我知道自己已經「放下它」了。

這段親身的體驗,使我開始喜歡和人分享「四它」,特別希望護理人員都能認識這麼好的觀念,幫助更多病人和家庭照顧者。於是推動關懷家庭活動時,我與照顧者分享「四它」;去年在浙江大學為在職護理人員講學,我也分享「四它」;最近撰寫一篇個案研究報告〈一位家庭照顧者在愛的勞務中之自處──面對它、接受它、處理它、放下它〉,也通過審查,刊登於今年六月《台灣護理學會雜誌》。

「四它」,對於每個遇到挫折和困境的人,真是非常適用的一帖良方!

--

其實很早以前,我就有聽過四它,也非常喜歡這一句,因為短短一句,字字道盡人生的智慧,而且四句的意境不盡相同,每一種都是一種不同的心境。

不過我記憶的順序跟實際的順序不太一樣,我一直把四它背作「面對它、處理它、接受它、放下它」,雖然後來知道背錯,但並不會特別想改過來,我也覺得這個順序比較適合我。

因為「處理它」之後,不管結果如何,是好是壞,最終還是要坦然地接受事實。

但就我而言,裡面最難達到的,肯定是最後一句的「放下它」。

生與死、聚與散、施與捨,宇宙間任何事物皆有兩面,就像生命一樣,當我們哇哇墜地那一刻起,就必須坦然地接受死亡的事實。

但這是多麼不容易達到的一件事。工作的辭去、感情的失去、家人的逝去,哪一個不令人感傷,要放下,真的沒那麼簡單,所以我才認為「放下它」是最難達到的。

「面對它、處理它、接受它、放下它」,共勉。




1 則留言:

  1. 放下他,這一句到現在,還在學。說學是謙虛的說法,因為我也搞不懂,是學著放下,還是學著習慣與遺忘。如果是學著習慣與遺忘,那是在"學習"對抗痛苦阿。因為人是有感覺的,你可以化悲憤為力量,但要真正做到放下,沒有束縛,幾乎不可能,至少對我目前來說。我想,這一輩子,可能直到闔眼前,都在為這一句繳學費吧。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