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宇【走樣 】

2007年6月9日

畢旅第四天 雨天遊七美

 

畢旅的最後一天,陰雨綿綿。

 


我們最後玩的景點是澎湖的七美嶼,是澎湖最南端的小島,若從馬公出發到七美,約29海浬,乘坐快艇需花1個半鐘頭。

 

七美鄉,本名大嶼鄉,之所以會更名事因為一個滄桑、淒美的傳說,這邊簡略說明:傳說明世宗嘉靖年間,有一天,成群的海盜在南海的海岸登陸,當時島上的男人都出海捕魚,只剩老弱婦孺,其中有七位女子正在附近田中耕作,遇上倭寇襲擊,因不甘受辱而相皆投井,嗣後,鄉人以土填井掩埋,後來再井邊漲出七棵枝葉蒼勁茂盛、奇特罕見的香花樹,七美因此得名。(文摘自「台灣腳遊台灣 澎湖專刊 觀光手冊」)

 


▲最後一天,天公不作美,幾乎整天都在下雨,減少了我一些遊興
,交通也變得不方便,也讓七美島上充滿著一種「淒美」的味道。

 

七美嶼上最近碼頭的景點就是「七美人塚」,井前有供人參拜的龕臺宇墓碑,以及傳說中七位女子自縊的井,井的後方是一個由石頭契成的塚,但我猜此塚可能是一種後人堆起供紀念,裡頭應該沒有埋任何東西。

 

看了井邊的解說牌後,我才知道七美名稱的由來,雖然不知道傳說是否為真,但看著碑前插著幾支白煙渺渺的香,與當時陰雨霏霏的天氣,似乎讓人變得比較嚴肅與感慨,夾藏對七位女子的不捨。

 

只是比較令人婉惜的是,入內參觀七美人塚需購票,雖然金額不多,但這卻是七美嶼著名的「井」點,收入場費似乎有失觀光景點的大雅之風。

 

除了七美人塚外,這個小島最出名也最讓人嚮往的景點是,雙心石滬。

 

石滬是早期澎湖居民,利用潮汐變化的一種捕魚方式,但由於其造型特別,從上俯看猶如兩個重疊的愛心,因此聲名大噪。海面上的巨大雙心圖騰,早期被島民拿來捕魚當做收入,如今卻成為著名景點,搖身變成觀光收入,這應該是當初先民沒遇到的結果吧。

 

除了石滬外,島上的黑羊滿多的,牠們活動範圍並沒有被侷限在羊欄內,反而是在草原上、小山丘旁、甚至峭壁旁都可發現牠們的蹤跡,這倒是讓我覺得挺新奇的。

 

雙心石滬應該是澎湖最具知名的觀光景點之一,每年都會吸引大批旅客前來,也讓這個距離澎湖有點遙遠的七美嶼,有機會在世人面前展露頭角,不然以七美嶼的地理位置,發轉觀光實在有些吃虧。

 

最後一天的行程是我個人認為最無趣的一天,因為光是搭乘快艇到七美嶼,來回的時間就超過3個小時了,時間上就變得很吃緊了,由於考慮了回程的搭乘時間,所以只逛到雙心石滬後就打道回府了;還有,當天幾乎下了整天的小雨,也多少減少了旅遊的樂趣。

 


▲雙心石滬照。除了欣賞它獨特的造型外,也讓我佩服早期先民的智慧。


▲我站在峭壁上欣賞雙心石滬,而在我後方是一片綠油油的草原,
草原上幾隻黑羊慵懶的啃食著嫩草,絲毫不被遊客的喧鬧給影響。

 

 


我對澎湖整體的感覺:


 

最殺觀光客的底片的地方是「跨海大橋」與「雙心石滬」。但雙心石滬對單身的男生卻沒什麼特別的意義,只知道它是拿來捕魚用的。 XD

 

澎湖島民大部分都很熱情,跟台灣比起來,人情味顯得更重些。感覺上島民說話的口音跟台灣有一點點點不太一樣。

 

澎湖有名的特產有:黑糖糕、小魚乾、海苔、風茹茶、仙人掌冰,和其他海鮮製品。但我最喜歡吃的是仙人掌冰和大補蛋,口味真的不錯。(特別是大補蛋,一定要去中正路旁的四眼井旁,那邊有一個老伯在賣,我覺得真的超好吃的。)

 

澎湖的漁港(跟台灣比起來)大部分都很乾淨,感覺島民對於生態環境的態度,比台灣居民好的多。因為我在蘇澳長大,所以對那邊的漁港特別有感覺,也跟蘇澳不太一樣,應該說比較像三十年前的蘇澳港。

 

來澎湖觀光請自備四千萬:千萬不能沒去海邊,千萬要記得帶防曬油,千萬要嚐嚐看便宜的海鮮與特產,戲水千萬要小心。

 

 

澎湖是一個很美麗的島嶼,但是近來觀光業的蓬勃發展,感覺上正漸漸威脅到當地的生態資源,像我去美麗的東沙漁港時,居然在海面上看到有幾瓶利樂包的飲料在漂浮,看了真的很難過,我想,再美麗的漁港都禁不起這種日積月累的折磨的,希望到澎湖或是其他地區旅遊的旅客,怎麼來就怎麼去,除了帶有照片的畫面,請不要隨意帶走當地的任何資源;除了留下足跡,請不要在當地留下任何痕跡,這是一個身為遊客很基本的素養。

有機會,我一定會再拜訪澎湖,這個美麗又熱情的島嶼。


 

 

 
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